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顏率。(秦王派兵欲取周的九鼎、也就是想要取得天下權力的象徵!)

顏率曰:「大王勿憂,臣請東借救於齊。」(顏率向齊國求救!)

顏率至齊,謂齊王曰:「夫秦之為無道也,欲興兵臨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內自盡計,與秦,不若歸之大國。夫存危國,美名也;得九鼎,厚寶也。願大王圖之。」齊王大悅,發師五萬人,使陳臣思將以救周,而秦兵罷。(顏率向齊王說與其將九鼎給秦國,不如給齊國,齊王大悅,於是派兵救周。)

齊將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顏率曰:「大王勿憂,臣請東解之。」

顏率至齊,謂齊王曰:「周賴大國之義,得君臣父子相保也,願獻九鼎,不識大國何塗之從而致齊?」齊王曰:「寡人將寄徑於梁。」顏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謀之暉臺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齊王曰:「寡人將寄徑於楚。」對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謀之於葉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顏率問齊王,九鼎要從何路遷徙到齊國,齊王說從梁或楚,顏率說都不是保險的路徑,梁與楚都覬覦九鼎!)

王曰:「寡人終何塗之從而致之齊?」顏率曰:「弊邑固竊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壺醬垂耳,可懷挾提挈以至齊者;非效鳥集、烏飛、兔興、馬逝,灕然止於齊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萬人輓之,九九八十一萬人,士卒師徒,器械被具,所以備者稱此。今大王縱有其人,何塗之從而出?臣竊為大王私憂之。」(這裡講九鼎每一鼎都需要九萬人來搬運,九個鼎就需要八十一萬人。顏率問齊王,就算人數夠,要從哪一條路徑搬運至齊國呢?)

齊王曰:「子之數來者,猶無與耳。」(齊王說顏率數次來齊國,說要給九鼎等於沒給。)顏率曰:「不敢欺大國,疾定所從出,弊邑遷鼎以待命。」齊王乃止。(顏率請齊王迅速決定要從哪一條路搬運九鼎至齊國,而齊王可能是因為無法決定安全的路線而作罷!)

洪忍讀後感: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周王的臣子顏率為了幫助周王擺脫秦國興師求鼎的麻煩,轉而求助齊國。用獻鼎的方式說動齊國,令齊國援軍幫助周朝解圍。之後齊國要討九鼎,顏率問他要從哪一條路運鼎到齊國,齊王說經過梁國或楚國,顏率都說不安全。顏率說鼎已備妥,齊王若能決定安全的路線,就將鼎獻給齊王,齊王因為考慮再三都想不到安全的路線,最後就作罷了。

這一篇文章主要在講顏率的謀略、外交手段,以及話術,顏率的縱橫擺闔的能力果然厲害,他用各國覬覦周朝九鼎的心理,首先說動齊王派兵相救,然後又說九鼎搬運至齊國的路徑都不安全,因為途中各國都對九鼎有竊占的心態,要齊王想出一個安全的路徑,齊王想不到,所以罷手。

除了講述顏率的謀略之外,也從此看出,戰國時代,東周已經很衰弱,各大諸侯國都有想要取得天下權力象徵的稱霸心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洪忍 的頭像
    洪忍

    洪忍雜筆(麥魚日記)

    洪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