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麥魚翻譯:
山不在其高度,有仙人居住就會有名。
水不在其深度,有龍在其中就有靈動。
這樣一個簡陋的房室,因為我的道德而芬芳。
台階上有著綠苔的痕跡,青綠色的青草映入窗簾而來。
談笑之間,是彼此飽學之士的大儒生。交往迎來,沒有不識字的文盲。
可以彈奏那樸素的琴樂,閱讀那佛教的寶典金剛經。
沒有絲竹音樂的擾亂,沒有滿桌公文公務的勞累身形。
猶如那南陽的諸葛廬,西蜀的子雲亭一般。
孔老夫子說了:哪裡有什麼簡陋呀!
洪默簡評:
劉禹錫這篇文章,我很喜歡,與崔瑗的座右銘,同為我最愛的兩篇古文短文!
陋室銘文簡意該,文句簡短,可是說理說的很精彩。
這篇文章主要是談,房屋的簡陋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居住的人。
房子雖然簡陋,但是主人道德學問很好,就會如有仙人居住的名山,有龍深藏其中的水源,都會靈動、有名。
他以諸葛亮、楊雄自喻,比喻自己也是可以與二人比肩的才德之士。
描述自己來往的都是有學問有道德的鴻儒君子,以及用苔痕、綠草描述自己草廬簡單的狀況。
也說了自己簡單生活,彈琴讀經,沒有盛樂之擾,沒有案牘勞形,很是快活!
最終引用了夫子的說法,說這樣的房子,哪裡會簡陋呢?其實是借房子對比自己,顯示自己的道德文才很好,很豐盛,沒有簡陋的樣子。
這篇文章我從當初讀書的時候就很喜歡,也能熟背。
與其做翻譯,以及用讀後感介紹,不如有緣大眾好好的欣賞其古文原文。
我的這些贅言,僅供初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