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路隨機複製版本:

網址:http://www.sidneyluo.net/f/f01/02.htm

註:此版本較易,選之以為入門。

卷一 ‧ 周鄭交質  左傳 ‧ 隱公三年

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于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於鄭,鄭公子忽為質於周。 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 君子曰:「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苟有明信,澗谿沼沚之毛,蘋蘩薀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汙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風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

麥魚直譯:

鄭武公、鄭莊公為平王的卿士,王二度於虢,鄭伯怨恨王。王說:沒有此事!所以周鄭交換人質。王子狐到鄭國去以為人質,鄭公子忽則做為人質去到了周。周王駕崩,周人將給予虢公政務。到了四月,鄭國祭足率領軍隊取溫的麥子,又取了周的稻禾。於是周與鄭就交惡了。君子這麼說:如果信用不發於衷心,那麼交換人質也沒有意義。明白寬恕的道理而實踐,要以禮儀為之。雖然沒有交換人質,誰能離間他們呢?如果有明白的信用,溪流沼澤等的毛,蘋蘩蘊藻的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汙行潦之水,都可以推薦給鬼神,可以羞辱於王公。何況是君子結兩國的信用,用禮儀實踐他,那又怎麼需要交換人質呢?風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泂酌,以彰顯忠實信用阿!

洪忍讀後感:

上面的直譯比較生硬。這裡有幾個人物,鄭武公、鄭莊公、周平王、王子狐、鄭公子忽。其中鄭武公與鄭莊公應該是父子,同為周平王的卿士部下。這裡的貳其實應該不是二度,而是周平王有二心於虢,也就是周平王對虢這塊地有野心。鄭伯也就是鄭莊公,因此怨恨周平王。周平王回應說沒有這回事。於是周朝與鄭國就互相交換人質以取得彼此的信賴。

之後由於鄭國取了溫的麥與周的稻禾,所以周與鄭就交惡了。

於是有這樣的評論,假借有君子這麼說,如果信用不是由衷而發,那麼交換人質就沒有意義。明白寬恕的道理並身體力行,以禮為之,雖然沒有交換人質,也沒有人可以離間他們彼此的信任。如果有清楚明白的信任,那麼溪流沼澤等的毛,應該是指動物,以及種種植物的菜,種種器具,以及各種水,都可以推薦給鬼神,可以羞辱王公。這裡我是讀不太懂,為什麼有清楚的信任,那這些有的沒的種種,都可以用給鬼神,以及拿來讓王公蒙羞?我不懂這裡的意思。然後就講說,如果兩個君子結盟結合兩國,讓兩國彼此信用,並用禮儀實踐,那怎麼會需要交換人質呢?然後說詩歌有幾個篇章的樣子,是來彰顯忠實信用的。

其實在這裡講的這個周鄭交換人質的故事,只是借這個歷史故事來講君子彼此講信用的道理。因為周鄭兩國的領導者都不老實,周平王對虢地有野心,鄭莊公不相信周平王,所以交換人質。然後鄭國強取了溫地的麥子與周朝的稻禾,所以周鄭就因此而交惡了。所以寫這篇文章的人用這個例子來說周鄭兩國的領導人其實都不是君子!而是小人!小人才需要交換人質!君子是講信用的人,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一諾千金!所以寫這篇文章的人在反諷周平王與鄭莊公兩個人都不老實,不講信用,是小人做派,而不是君子之風!

這一段的周鄭交質,引用的網址如上,應該是原本的文章就是這麼短,我找到了中國哲學電子書的版本,好像是有隨文做註,所以我轉貼了中國哲學電子書的版本,可是沒辦法將隨文註凸顯出來,可能要請讀者自己去點中國哲學電子書的網址,參看他的綠色字體隨文註,而我的翻譯與感想可以作為對照的參考。下面我就進一步的對中國哲學電子書的版本來做翻譯與反省思考,如下:

 

二、中國哲學電子書計畫版本:

網址: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90871#%E5%91%A8%E9%84%AD%E4%BA%A4%E8%B3%AA

註:此版本較充實,選之以做補充。隨文註部分請上述點網址對照參看!

卷一 ‧ 周鄭交質  左傳 ‧ 隱公三年

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于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於鄭,鄭公子忽為質於周。 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 君子曰:「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苟有明信,澗谿沼沚之毛,蘋蘩薀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汙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風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

註:這一段應該是原文,已經於上面一個版本做了翻譯與反思感想,請參考上面的段落!

《周鄭交質》

1 隱公三年 左傳

2 周鄭交質

3 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 父子俱秉周政。王貳于虢。 王病鄭之專,欲分政于虢公。鄭伯 莊公。怨王。 貳與怨,俱根心上來,伏下信不由中。王曰:「無之。」 只用無之二字支吾,全是小兒畏撲光景。故周、鄭交質。 至, ○質,物相質當也。君權替,臣紀廢,自此極矣。王子狐為質於鄭,鄭公子忽為質於周。 平王子名狐,鄭公子名忽。 ○先言王出質,而後言鄭出質者,明鄭伯偪王立質畢,而後聊以公子塞責,是惡平王先與人質也。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 畀,與也。將者,未決之辭。卻為鄭莊窺破。故王以三月崩,而祭仲以四月寇,言其疾也。四月鄭祭 債。足 卽祭仲。帥 率。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 溫,周邑名。成周,今洛陽縣。 ○書溫,又書成周者,四月猶溫,秋則徑入成周。寫鄭莊之惡,不唯無君,直是異樣慘毒。周鄭、交惡。 如字, ○敍事止此。下皆左氏斷辭。

麥魚直譯:

鄭武公與鄭莊公名義上都是周平王的部下,父子都把持著周朝的政權。周平王對虢這塊地有野心,王患鄭國之專權,想要把朝政的權力分給虢的君主!鄭伯就是鄭莊公就怨恨周平王。二心與怨恨都是根據心中而來,這種信任並不真心。王說沒有這回事,只是用無之二字來遮掩,全都是小孩子害怕的表現。所以周鄭交換人質。所謂的質,就是物質相當,物的價值相當,所以可以用來互相質押!而後以公子來塞這個責任,是因為厭惡周平王先給人質。周平王駕崩,周人將給與虢公朝政的權力,但是被莊公看破。所以三閱平王駕崩,而祭仲就以四月有寇患,表示他的快速。四月,鄭祭債,足就是祭仲,率軍取了溫地的麥子,秋天又取了周的稻禾。溫是周朝的地名,成周,就是今天的洛陽縣。寫溫,又寫成周,四月還溫暖的,秋天則直接進入成周。這裡寫了鄭莊公的惡劣,不只不把君王看在眼裡,根本就是異端的慘毒貌。周鄭交惡如此,以下都是左丘明的論斷之辭。

洪忍感想:

看到這一個段落,我想,這裡本來是有原文與中國哲學電子書計畫的綠色字體隨文註,但是我還沒有時間去顯示隨文註在哪裡。也覺得電子書計畫網址的做註的麻煩,可能之後僅僅會參考中國哲學電子書計畫的文字,但是會找其他網頁的古文觀止原文來做複製與轉貼到此,以為我翻譯與反思的練習材料。中國哲學電子書計畫之後可能我還會參考,但是就不轉貼他的原文資料了。

這裡講鄭武公與鄭莊公父子都是平王的手下,他們把持周朝的政權。周平王應該不是有野心,而是對虢公有好感,不專心,所以有了二心,周平王心中有病,害怕鄭武公鄭莊公的專權,想把權力分給虢公來做權力制衡,所以鄭莊公就是鄭伯因此就怨恨周平王。他們都是心裡有鬼,彼此不是真實相信。這裡的隨文註講說王推說沒有想分權給虢公這回事,那種姿態就好像小孩子害怕的支支吾吾之說詞,就像小孩子一樣。周鄭因此交換人質,而鄭莊公用公子來塘塞。到了周平王已經駕崩了,周人想要分權力給虢公,但是被鄭莊公看破。祭仲以四月有寇,示其疾,這一段我看不懂,大概是我不甚了解這裡文字的意思。然後鄭國取了溫的麥子,秋天又取了成周的稻禾。於是周鄭交惡。這裡隨文註直接說鄭莊公實在是太惡劣,不把周王看在眼裡,異常的惡毒。

隨文註的部分參有註者主觀的見解,我不予置評。但周鄭交質這一篇文章,在此顯示周鄭兩個領導者彼此不互信,而且都是小人做派,周平王膽小如小兒,鄭莊公又惡劣不把周王放在眼裡,強取收成。

4 君子曰:「信不由中,質無益也。 一句喝倒交質之非。明恕而行,要 平聲。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 去聲。之? 明則不欺,恕則不忌,所謂由中之信也。言本明恕而行,又以禮文,彼此要結,雖不以子交質,誰能離間之也。苟有明信, 推開一步說。澗、溪、沼、沚之毛, 山夾水曰澗。水注川曰溪。方池曰沼。小渚曰沚。毛,草也。卽下文所謂菜也。蘋、蘩、蘊藻之菜, 蘋,大萍也。蘩,白蒿也。蘊藻,聚藻也。皆生于澗、溪、沼、沚,可以為菜者。筐、筥 舉。錡 奇。釜之器, 方曰筐,圓曰筥,皆竹器。有足曰錡,無足曰釜,皆鼎屬。潢 黃。汙、行潦之水, 潢汙,停水也。行潦,流水也。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薦,祭也。羞,進也。 ○以上七句,言至薄之物,猶可藉明信以為祭祀燕享。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 煙。用質。 此通言凡結信者,不得用質,非專指周、鄭也。 ○上言要之以禮,此又言行之以禮,全是惡周鄭交質之非禮也。《風》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泂 迥。酌》, 《采蘩》、《采蘋》《國風》二篇名。義取于不嫌薄物。《行葦》、《泂酌》、《大雅》二篇名。《行葦》篇,義明忠厚。《泂酌》篇,義取雖行潦可以供祭。昭忠信也。 此四詩者,明有忠信之行,雖薄物皆可用也。 ○引詩作結。以「蘩」、「蘋」、「葦」、「酌」等字,與「澗」、「溪」、「沼」、「沚」十六字相映照。而仍以「忠信」字關應「信不由中」,風韻悠然。

5 通篇以「信」、「禮」二字作眼。平王欲退鄭伯而不能退,欲進虢公而不敢進,乃用虛詞欺飾,致行敵國質子之事,是不能處己以信,而馭下以禮矣。鄭莊之不臣,平王致之也。曰「周鄭」,曰「交質」,曰「二國」,寓譏刺于不言之中矣。

麥魚直譯:

洪忍讀後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洪默 的頭像
    洪默

    洪默生活雜記

    洪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